刘堃:多元创新发展海水健康养殖业

核心阅读

积极发展海水健康养殖业是转变海洋渔业发展方式、建设现代海洋渔业的战略选择。笔者在界定海水健康养殖业概念的基础上,比较了健康养殖与传统养殖两种模式,指出海水健康养殖能有效利用海洋环境的自净能力,降低传统养殖模式引发的外部不经济性。同时,针对我国海水健康养殖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实际问题,笔者提出夯实并强化全国水产遗传育种技术协作网的平台功能,积极研发专属环保型配套饲料,因地制宜推广健康养殖技术等多种培育和发展海水健康养殖业的对策措施。

刘堃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海水养殖业先后经历了以藻、虾、贝、鱼、海参等海珍品为代表的五次发展浪潮,至20世纪90年代初已成为世界最大的海水养殖生产国。

然而,在资源环境刚性约束日趋加剧的背景之下,可养殖水域大幅度缩减带来的养殖空间危机以及养殖方式落后带来的质量和效益危机,使得海水养殖业面临着转变增长方式,向健康养殖模式转型的历史性选择。《国务院关于促进海洋渔业持续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要加大水产养殖池塘标准化改造力度,推进近海养殖网箱标准化改造,大力推广生态健康养殖模式。

目前,具有资源消耗低、投入产出高、综合效益好等特点的海水健康养殖业已成为我国沿海地区着力培育的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今后一段时期是我国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大力推进海洋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绿色低碳发展的战略机遇期,要充分把握历史机遇,采取多元创新举措,加快发展海水健康养殖业。

内涵界定

一般来讲,海水养殖主要分为池塘养殖、筏式养殖、底播养殖、网箱养殖等模式。这几种养殖模式并没有绝对的“健康”与“非健康”之分,每一种养殖模式都会对生态环境或他人用海造成一定影响,存在着外部性。海水健康养殖业是相对于粗放的、半精养的传统养殖业而言的,是海洋生物资源可持续开发与利用的重要途径,从亲体选择、苗种生产到养成阶段水质管理和饲料营养均有严格的要求。生产活动至少包括以下内容:养殖适宜在我国推广的水产优良养殖品种,使用天然或营养全面的人工配套饲料,养殖密度或养殖方式基本不对生态环境产生负面影响,生产健康、安全的无公害水产品。

从技术创新的演进规律来看,海水健康养殖业是建立在传统海水养殖业基础上,在现代健康养殖技术扩散与渗透下形成的产业门类。海水健康养殖能够有效减少养殖生产过程中向海洋排放的污染物,在一定程度上实现在特定水域,充分利用海洋的自净能力与现有的自然资源条件,有效降低传统养殖模式引发的外部不经济性。传统养殖模式在经过技术改造之后,都可以转化为具有高效、节能、高密度集约化和排放可控的健康养殖模式。

发展现状与存在问题

经过长期探索,我国海水健康养殖品种扩大到大菱鲆、刺参、皱纹盘鲍、对虾、梭子蟹等近百种,其中30多个品种实现了规模化养殖;养殖空间从近海滩涂向外海与深水拓展,立体化养殖、陆上集约化养殖模式发展较快;已形成了多种具有较高推广价值的健康养殖模式。

我国海水网箱养殖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深水网箱养殖则发端于90年代末。目前,深水网箱养殖在我国沿海地区已初具规模,推广应用范围比较广,浙江、广东、海南等地已基本形成深水抗风浪网箱养殖产业群。同时,沿海各省市还积极推行滩涂和浅海生态养殖模式,建立起多营养层次生态养殖新模式,大幅度提高了海洋生态环境容量和生产效率。

总的来看,我国海水健康养殖进展显著,既改善了养殖环境,又拓展了养殖空间,但在一些关键环节上还存在诸多问题:

良种培育工作明显滞后。良种是海水健康养殖业发展的基础。长期以来,种质培育一直是我国海水健康养殖的薄弱环节之一,现有的海水养殖品种中只有少数几个是经过人工选育或杂交后代的利用,多数还停留在野生种质的利用阶段。单一品种长期的高密度养殖往往会诱发养殖种类的高度一致性,对外来干扰和病害的暴发性流行缺乏抵抗力,出现抗逆性差、性状退化等问题。当前我国海水养殖良种覆盖率的提高严重依赖良种引进。在国内选育技术不能满足生产需要的情况下,我国陆续从国外引进了部分良种,一定程度上丰富了国内的海水养殖品种结构,但从长期来看,若持续依赖良种引进,而自身选育技术始终不能取得突破,将会加重我国海水养殖业的种源风险,陷入“引进—养殖—退化—再引进”的恶性循环,使得海水养殖业难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优质饲料供应环节存在缺口。在国际鱼粉价格、劳动力成本及能源价格不断上涨的背景下,提高渔用饲料资源的利用率,研发和推广新型、环保配套饲料,是海水健康养殖业发展的基础。目前,我国许多水产品种的养殖主要依赖天然动物性饵料,成本高、效率低、卫生质量差,容易对养殖水域造成污染。为开发新型饵料,国内科研机构进行了大量研究,但由于我国起步较晚,开发利用技术仍比较落后,在饲料系数、质量稳定性、加工工艺、对水质的影响等方面的研究与国外仍存在一定差距,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质配套饲料品种较少,成套配方技术和产业化工程不能满足现实生产需求,适宜于不同生物、不同生长阶段的营养性添加剂和非营养性添加剂(抗生素、酶制剂、益生素及促生长剂等)等系列配套饲料多数依赖进口。若优质饲料供应缺口长期得不到弥补,将严重制约我国海水健康养殖业的发展。

健康养殖模式的推广面临多重约束。健康养殖模式是海水健康养殖业发展的核心环节。当前,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深水网箱养殖等典型海水健康养殖模式已在我国部分地区实现了推广,其经济和环境效益得到了充分验证。然而,受成本、管理水平、产业组织等多重因素制约,海水健康养殖模式的大范围推广仍面临诸多挑战。一方面,健康养殖设备的制造和运行成本以及深水网箱养殖的固定成本都比较高,制约着新模式的推广。例如,在鲆鲽类养殖中,养殖户购买一套高级循环水养殖设备至少要花费60万元,初中级循环水养殖设备的投资成本相对较低,但也需30万元左右,这对于那些无法获得贷款的养殖户来讲,无疑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另外,深水网箱养殖海水鱼类的生产经营成本要高于传统木质网箱,在养殖品种、生产周期、经营规模基本相同的情况下,除在劳动生产率方面占有优势外,深水网箱养殖的生产经营安全率、投资回收期、生产费用产出率、成本利润率等几项指标均不及传统网箱养殖,从而影响了养殖户采用该养殖模式的积极性。

在传统海水养殖向海水健康养殖转型升级的过程中,除了要更新厂房和养殖设备等“硬件”设施外,生产管理、员工素质等“软件”要素也亟待升级。工厂化循环水养殖具有明显的工业属性,对电器自控、设施工程、环境工程和经济管理等专业技术和管理水平都有较高的要求,管理的精细化和复杂化程度远远超出传统养殖模式。然而,目前我国大部分养殖场都缺乏系统科学的养殖技术和管理规范,对从业人员的教育与培训明显滞后,现行的管理和技术水平难以满足实际生产需求,从而增加了新模式推广的难度。

对策建议

海水健康养殖模式是一种以人为本、以产业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实现养殖和环境协调发展的生产模式。针对我国海水健康养殖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培育和发展海水健康养殖业的对策包括以下三方面:

第一,夯实并强化全国水产遗传育种技术协作网的平台功能。拓展全国水产遗传育种技术协作网的服务水平和范围,积极组织开展水产育种理论与技术研讨,进一步开展育种科研项目合作和协作、技术交流、培训与推广服务,包括设施建设和设备配套、育种方案、人员培训等。值得注意的是,在良种培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中,要注重保护和开发土著品种,加强大宗养殖品种的遗传改良。保护和开发土著品种不仅可以发挥我国水产学科优势,而且也可避免外来物种带来的生态风险。我国本土滩涂贝类可养种类很多,仅北方海区就多达十余种。除菲律宾蛤仔外,还有毛蚶、魁蚶、泥蚶、中国蛤蜊、四角蛤蜊、泥螺等。这些贝类大多适于潮间带养殖环境,已成为市场畅销的品种。通过开发土著品种和人工培育新品种,提高养殖对象的种质质量与选择空间,为满足市场需求提供种质资源保证。

第二,积极研发专属环保型配套饲料。营养全面的优质饲料使用和普及是海水健康养殖业技术进步的重要标志之一。从长期看,由于渔业资源的稀缺性和市场需求的增加,鱼粉价格上涨的趋势不会改变。为此,一方面针对重点养殖品种,从水产动物的营养生理角度出发,研究水产动物产品品质的营养控制技术,并关注添加剂和药物残留对食品安全的影响;另一方面,研究开发替代鱼粉原料的蛋白源。理论上菜粕、花生粕、棉籽饼等植物蛋白可以替代鱼粉,植物蛋白在水产饲料加工上的应用,不但能减少水产饲料加工企业对动物性蛋白原料的需求,还能促进水产饲料业向生态、低能耗的方向发展。

第三,多途径鼓励健康养殖技术的推广与应用。鉴于目前的技术条件,海水健康养殖设备的综合成本短期内不会明显降低,因此在产业发展过程中,应充分利用好国家的扶持政策,将海水健康养殖系列装备如工厂化循环水养殖设施、深水网箱及配套设备等与国家农业基础设施改造补贴、农机补贴等政策有机结合起来,减轻海水养殖企业的设备负担,促进海水健康养殖技术的推广应用。

在健康养殖技术的培训与推广过程中,应根据养殖主产区企业的基础条件和技术水平,因地制宜地进行分类指导,帮助企业构建科学合理的健康养殖模式。如鲆鲽类产品中半滑舌鳎、鲆鲽苗种等高附加值的生产对象,宜采用全循环水养殖系统,而对于循环水养殖成本接近于市场价格的大菱鲆的养殖,则鼓励采用“简化版”的循环水或半循环水模式。在海水健康养殖模式推广过程中,要大力培养既懂养殖技术,又懂精细化管理的高素质人才,提升高端养殖装备的生产效率。一是重视对渔业劳动者开展养殖技术、无公害生产技术、养殖装备操作及维护知识等生产技术的培训,提高企业员工内在素质与职业能力;二是建立有效的竞争机制和激励机制,做好专业型人才的引进工作;三要稳步提高员工福利水平,为员工负担社会、医疗、养老等保险费用,同时创造良好的工作氛围,促使企业员工将个人价值实现与企业长远发展相融合。

 

资料来源:中国海洋报2016年7月6日A2版,http://epaper.oceanol.com/shtml/zghyb/20160706/61547.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