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海洋战略 > 正文

稳步推进极地考察强国建设进程

文章来源: 管理员

2011-07-20 11:20

次阅读


“十二五”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极地考察工作服务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为进一步加强极地考察工作,不断提高极地考察综合实力,切实维护我国在极地区域的长远利益。“十二五”期间,我国极地考察事业将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准确把握国际极地事务发展的阶段性特征,以国家长远发展需求为导向,深入开展极地关键地区和领域的科学考察与研究,不断增强我国在极地的实质性存在,进一步提升我国在国际极地事务中的地位和影响力,稳步推进极地考察强国建设进程,为人类和平利用极地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十二五”期间,我国极地考察事业将重点开展7个方面的工作:

一、深入开展“南北极环境综合考察及资源潜力评估”专项研究,服务国家战略需求和长远发展。

我国极地考察事业将有计划、分步骤地完成南极周边重点海域、南极大陆以及北极海域的环境综合考察与评价,了解极地环境的变化及其对全球气候环境变化的响应与反馈,揭示极地在全球气候与环境变化中的作用,尤其是对我国气候与环境的影响,提高我国应对气候变化及减灾防灾能力。同时,开展极地相关区域的油气、生物及其他资源潜力评估与研究,探索未来利用的可能性与途径。

二、加快极地科学考察破冰船建造,大幅度提升极区海洋科考能力。

我国极地考察事业将新建破冰船,并力争在2013年投入使用,与 “雪龙”船组成一支南、北极海洋科学考察破冰船队,实现我国至少有两艘极地考察船同时在南、北极区域开展考察作业活动,并保持每年200天以上的极地海洋考察。新建破冰船将具备冰区海洋环境和资源考察、海洋环境立体实时监测及数据系统集成和远程传输能力;将具备水下自主机器人及大型水下探测装备布放及回收能力;将配置直升机并具备冰区航道探测、航空测量和冰区科学考察设备布设能力。

三、深化优势项目的考察与研究,提升极地科学研究水平。

我国极地考察事业将依托我国南北极考察站的地理优势,继续实施优势考察和观测项目,加大高端观测装备的投入,在冰川、高空物理、天文等领域保持我国相对优势,获取高质量的原始观测数据,力争在极地某些考察和研究领域取得重大突破性进展,并在环境资源研究领域赢得主动权。

四、进一步加强极地考察能力建设,构建极地考察安全应急保障体系。

我国极地考察事业将加快固定翼飞机的添置及其配套系统的建设,实现中山站、昆仑站和格罗夫山地区三地之间的空中交通运输。强化考察站区及南极内陆考察陆上交通运输体系的建设,提高安全性和运输效能,确保两支以上考察队同时开展南极内陆科学考察活动。强化考察站、船的消防、医疗和信息通讯等应急救援能力,加快考察站、船远程实时监控与应急指挥系统的建设。加大高科技装备的研发和使用,积极鼓励使用环保、节能的 “绿色”装备,加强对极地环境的保护力度。

五、持续开展极地战略研究和立法工作,推进极地文化建设。

我国极地考察事业将针对当前国际极地治理、极地环境资源和极地科学等重大问题和热点问题,组织开展国家极地战略研究,提出具有前瞻性、战略性的对策建议;继续推进我国极地考察法规的制定,力争《南极活动管理条例》早日出台,为实现国家极地战略目标服务。继续加强极地科普宣传教育工作,在考察站、船和科普基地、中小学开展以南极精神为核心的极地文化建设,繁荣具有极地特色的极地新闻宣传与科普事业。

六、优化极地考察工作体系,加强极地考察队伍建设。

我国极地考察事业将充分发挥中国极地考察工作咨询委员会和专家组在我国极地考察事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继续支持联合实验室的建设,办好极地科学学术年会,努力创造极地考察工作的良好环境。加快极地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发展规划的制定,进一步改善考察队员待遇,继续发挥极地科学战略研究基金的作用,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投入到极地考察事业中来,造就一支规模适度、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极地人才队伍,确保我国极地考察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七、广泛开展国际交流合作,进一步提升我国在国际极地事务中的地位和影响力。

我国极地考察事业将积极参与极地国际规则的讨论和制定,加大极地科考与后勤保障国际合作的力度和广度,广泛参与大型国际极地考察项目,积极发挥我国在部分重大国际科技项目中的主导作用,稳步推进极地考察强国建设进程。

(资料来源:《中国海洋报》201719日,http://epaper.oceanol.com/zghyb/20110719/index.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