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首页 > 动态 > 工作动态
  • 2024-03
    07
    2024年2月25-26日,第22届APEC海洋与渔业工作组(OFWG)会议在秘鲁利马举办。中国、日本、俄罗斯和美国等14个APEC经济体以及大自然保护协会等4个非政府组织代表参会。会议主要审议了第21次APEC海洋与渔业工作组会议总结报告和《2024年APEC海洋与渔业工作组工作计划》,并就APEC海洋与渔业工作组2024—2026年战略计划开展讨论。会议通报了海洋与渔业工作组实施《2040年APEC布特拉加亚愿景》情况,报告了APEC经济体在落实海洋垃圾防治路线图(2019)、打击非法、未报告和无管制(IUU)捕捞路线图(2019)及小规模渔业和水产养殖路线图(2022)方面的进展,回顾了已实施和正在开展的APEC项目情况,提出了海洋与渔业领域新项目,分享了秘鲁2024年主办APEC海洋与渔业工作组会议的主题和优先领域。我所付玉研究员参加会议,在会上介绍我国在打击非法捕捞(IUU)等方面的政策和实践,以及我所于2023年11月28日主办的“APEC海洋废弃物污染与治理政策国际研讨会”
  • 2024-02
    02
      三沙市人民政府与自然资源部海洋发展战略研究所签订框架合作协议。海南省政协副主席、三沙市委书记袁光平等领导证签。吴亚铁 摄  自然资源部海洋发展战略研究所所长张海文为三沙市各部门相关负责人就《全球海洋治理新进程及对我国影响》做主题讲座。吴亚铁 摄1月31日,三沙市与自然资源部海洋发展战略研究所在三沙永兴岛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海南省政协副主席、三沙市委书记袁光平,市人大常委会主任王长仁证签,市委副书记、市长文斌代表三沙市政府与自然资源部海洋发展战略研究所所长张海文进行签约。市委副书记傅君利参加签约仪式。  此次签约,双方将立足自身优势、实现资源共享,推动海上务实合作,为加快推进三沙发展、建设海洋强国而共同努力。  签约仪式前,袁光平会见了张海文一行。袁光平对自然资源部海洋发展战略研究所给予三沙的帮助与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袁光平表示,三沙具有特殊性和唯一性,设市十一年来,三沙始终牢记初心使命,在政权建设、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保护、民生工作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未来发展任务仍然艰巨。 
  • 2024-02
    01
    根据单位发展需要,现面向社会公开招聘在职工作人员。现将有关事项公告如下:一、单位简介自然资源部海洋发展战略研究所(简称海洋战略所)创立于1987年,是自然资源部直属公益一类事业单位,主要开展海洋权益、安全、法律、经济、科技、资源和环境等领域的发展战略、规划、政策等问题研究。二、招聘原 则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坚持任人唯贤,德才兼备的用人标准。采取考试和考察相结合的方式择优聘用。三、招聘对象有工作经验的社会在职人员。四、基本条件(一)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拥护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和道德品行。(二)政治立场坚定,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三)具备与岗位相匹配的专业和技能条件。(四)具备履行岗位职责所需的身体、心理素质。(五)年龄不超过35周岁(1989年1月1日以后出生)。应聘人员以已获得的最高学历报考,且
  • 2024-02
    01
    根据单位发展需要,现面向社会公开招聘应届博士毕业工作人员。现将有关事项公告如下:一、单位简介自然资源部海洋发展战略研究所(简称海洋战略所)创立于1987年,是自然资源部直属公益一类事业单位,主要开展海洋权益、安全、法律、经济、科技、资源和环境等领域的发展战略、规划、政策等问题研究。二、招聘 原则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采取考试和考察相结合的方式择优聘用。三、招聘对象在校期间为非在职的2024年应届毕业生。非招聘单位定向培养或委托培养的定向生或委培毕业生不在本次招聘范围。近两年内(截至入职前)获得国家认可的国(境)外学历学位的留学生。京外生源需符合办理进京落户政策的条件。四、基本条件(一)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拥护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和道德品行。(二)政治立场坚定,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三)具备与岗位相
  • 2023-12
    24
    12月22日,自然资源部海洋发展战略研究所在京举办“全球海洋治理与海洋强国建设”年度学术研讨会。本次会议围绕全球海洋治理的前沿问题,深刻解析了全球化大背景下全球海洋治理的发展现状、热点及我国应对全球海洋治理和海洋强国建设的途径和方案。近15位专家围绕全球海洋治理的核心问题、前沿热点、新时代海洋强国建设的思考、极地、大洋、海洋微塑料污染、陆海统筹与区域发展战略体系等做了主题报告,与会代表开展了热烈而深入的学术研讨。“全球海洋治理与海洋强国建设”年度学术研讨会(照片 黄冉)主旨报告环节,外交部前副部长、联合国前秘书长刘振民围绕“积极应对全球海洋治理新趋势,尽快重塑我国海洋管理新机制”,分析全球海洋治理的最新动向,并提出中国海洋强国建设新的思路框架;自然资源部原总工程师张占海做了题为“新时代建设海洋强国的几点思考”的报告,从不同时期世界海洋强国地位的转换、当前全球海洋治理的核心问题、建设海洋强国应避免出现的几个问题等方面介绍了全球海洋治理对海洋强国建设的影响和意义;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家彪围绕“联
  • 2023-12
    20
    由自然资源部海洋发展战略研究所主办的亚太经合组织(APEC)海洋废弃物污染与治理政策国际研讨会于2023年11月28日以线上线下相结合方式召开。来自中国大陆和中国台北、智利、印度尼西亚、日本、马来西亚、墨西哥、秘鲁、越南等9个APEC成员经济体和世界自然基金会、产业界、学术界和非政府组织近30名代表参会,围绕亚太区域海洋塑料污染治理的现状、挑战及政策实践等三大议题分享各自经验并开展互动。部国际合作司和海洋战略所代表在开幕式致欢迎辞,介绍中国为治理海洋塑料垃圾而采取的污染源头治理、压实主体责任、监控能力建设和公众动员等主要举措。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了由中国提出的《关于APEC可持续管理海洋塑料废弃物政策解决方案的建议》。一、开幕式自然资源部国际合作司调研员蔡璧岭在欢迎致辞中强调控制海洋塑料污染的重要意义,从四个方面介绍中国应对海洋塑料污染的主要举措。第一,从立法、司法和执法方面采取行动,推动公众教育与参与,出台塑料生产和销售的限制政策,转变经济发展模式,推动向清洁产品转型,大力回收和控制塑料
  • 2023-12
    12
    12月10日,第三届海洋能源发展论坛暨《中国海洋能源发展报告2023》发布会在北京举行。自然资源部海洋发展战略研究所所长张海文表示,全球海洋治理与气候变化等全球问题密切相关,海洋经济发展出现新的趋势,海洋装备创新呈现绿色化、智能化、循环化、深水化等特征。全球海洋治理是全球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政治、经济、科技、政策和法律等多个方面。张海文表示,全球海洋治理与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等全球治理关键议题交织融合。“海洋经济发展的新趋势体现在三个方面。”张海文认为,一是在全球气候变化的背景下推动海洋经济绿色发展;二是要处理好海洋能源开发利用与海洋环境保护的关系,在严格保护的态势下实现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三是在海洋领域的国际新规则下实现海洋产业的转型升级。在海洋装备创新方面,张海文认为,气候变化催生了海洋装备的新需求,主要体现在航运、能源开发、碳封存三个方面。在航运方面,全球碳减排要求国际航运大幅减排,航运和港口设施将出现技术革新。在能源开发方面,全球显著减排可能增加海洋能源替代煤炭的需求,海洋
  • 2023-12
    08
    12月3-5日,“第八届中国-北欧北极合作研讨会”在广州举行,来自中国、芬兰、冰岛、丹麦、瑞典和挪威等国的近百名专家学者、政府官员和企业家代表汇聚一堂。该会议由中国极地研究中心主办,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南国商学院承办,中国-北欧北极研究中心(CNARC)秘书处、“北极门户”网站和《北极年鉴》协办。本届论坛主题为“面向可持续发展的北极:中国与北欧国家合作的作用”。海洋战略所张海文所长应邀出席大会并做大会报告。会议期间,密晨曦研究员代表海洋战略所在CNARC执委会上做了加入CNARC的申请陈述和答辩。经过CNARC执委会会议讨论,决定接纳海洋战略所为CNARC正式成员。CNARC成立于2013年12月10日,是中国与北欧各国围绕北极事务开展合作研究的专门机构。秘书处设在中国极地研究中心,成员单位分别来自中国和北欧国家。
  • 2023-12
    08
    2023年12月2-4日,自然资源部中国极地研究中心(中国极地研究所)和中国海洋学会联合主办了“2023中国极地科学学术年会”。该年会是全国极地科技工作者展开交流的年度盛会和推进极地科学各分支学科合作的重要平台。本届年会上,来自全国150多家科研机构的研究人员共计800余人围绕极地认知和极地养护等前沿科学问题展开深入讨论,共征集到359个专题学术报告。大会开幕自然资源部海洋发展战略研究所所长张海文研究员受邀带队参加本次年会。张海文所长为会议第六专题“新形势下极地战略、政治与法律问题”研讨作主旨发言,该专题由现任联合国大陆架界限委员会副主席、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专属经济区与大陆架研究中心主任唐勇研究员主持。在发言中,张海文所长深入分析了国家管辖范围以外区域海洋生物多样性(BBNJ)协定对北极治理的潜在影响,强调BBNJ协定的主要适用地理范围在北冰洋而非整个北极地区,并指出BBNJ协定设立的划区管理工具和环境影响评价等制度对北极治理可能带来经济、政治和法律等多方面的影响,以及对不同发展阶
  • 2023-12
    06
    12月4日,由中国极地研究中心(中国极地研究所)主办,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南国商学院承办,中国—北欧北极研究中心(CNARC)秘书处、 “北极门户”网站、《北极年鉴》协办的“第八届中国—北欧北极合作研讨会”在广州召开。本届研讨会主题为“面向可持续发展的北极:中国与北欧国家合作的作用”,来自中国、芬兰、冰岛、丹麦、瑞典、挪威等国的近百名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政府官员、企业家代表汇聚一堂,通过主旨演讲、议题讨论、圆桌会议方式围绕极地科学、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等领域的热点问题展开研讨。外交部北极事务特别代表高风、自然资源部国际合作司(海洋权益司)副司长王安涛、国家海洋局极地考察办公室副主任龙威、中国极地研究中心副主任张体军、南国商学院执行校长王华等在开幕式上致辞。自然资源部海洋发展战略研究所所长张海文、北极经济理事会执行主任Mads Qvist Frederiksen等做特邀报告。       研讨会为期三天,约40位中国和北欧学者围绕“迈向下个十年:北极国际合作的新愿景和新任务”“北极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