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4-07
07
2014年6月19日,台湾世新大学林孝信教授借访问大陆之际,应邀到所作学术报告。此次林教授着重从当年保钓运动的缘起、活动的组织与过程以及参加保钓运动的收获等几个方面介绍了当年保钓运动的相关情况,并就相关问题进行了交流。林孝信教授是一位值得尊敬的保钓运动老前辈,他是20世纪70年代在美国华人保钓运动亲历者和组织者,目前在台湾世新大学继续从事保钓宣传活动,一生战斗在保钓运动的第一线。林教授也全程参与了“钓鱼岛的历史与主权”展览工作。报告会由后,贾宇副所长代表战略所与林教授互赠了礼物。
-
2014-07
02
6月15日,在国家海洋局国际合作司的大力支持下,由我所倡议并参与策划,并与福建师范大学闽台区域研究中心、国家图书馆中国边疆文献研究中心、清华大学保钓文献收藏研究中心、台湾世新大学等单位联合主办的“钓鱼岛的历史与主权”展览在福建师范大学展出。这是海峡两岸高校首次共同展出钓鱼岛的历史图片资料,也是两岸学术界就钓鱼岛问题加强合作交流的一次有益尝试。展览通过近60面展板,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示了钓鱼岛是中国的固有领土、日本窃取钓鱼岛、美日对钓鱼岛私相授受、钓鱼岛上空的阴霾、神圣领土不容侵犯等内容。来自国家海洋局、外交部等部门的领导、主办单位代表及承办单位福建师范大学师生共计200余人参加了开幕式,福建师范大学闽台区域研究中心谢必震教授为参观展览的嘉宾和师生进行了讲解,香港大学郑海麟教授、世新大学林孝信教授还进行了相关的讲座。本次展览预计将持续到2014年7月15日,下半年还将移至北京继续展出。钓鱼岛历史与主权
-
2014-04
29
2014年4月29日,《中国海洋发展报告(2014)》首座谈会在北京举行。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经济日报、光明日报、科技日报、法制日报、中新社、中国日报、中国海洋报、新京报、南方都市报、中国网等多家媒体的记者出席了首发仪式。来自外交和军队、海洋局、社科院、高校等单位的领导和嘉宾应邀参加了新书发布和座谈会。随着国际国内形势的发展变化,尤其是十八大提出建设海洋强国的战略部署,海洋事务成为政府、媒体和公众关注的热点问题。《中国海洋发展报告(2014)》在既往版本和篇章的基础上进行了适度调整,围绕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建设海洋强国的战略部署和2013年政府工作报告的要求,结合2013年海洋事业的发展和海洋领域的重大事件,从中国海洋发展的宏观环境、加强海洋综合管理、发展海洋经济、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和建设海洋强国七个部分展开论述。《中国海洋发展报告(2014)》还对社会和公众关注的一些海洋热点和难点问题进行了评述。中国海洋发展报告编写工作得到
-
2013-12
27
国家海洋局海洋发展战略研究所于2013年12月27日在北京召开了“2013年建设海洋强国高层研讨会”(“香山海洋战略论坛”)。来自在京军地有关部门和高校、研究机构的三十多位领导、专家和学者出席会议。此次会议主题为“建设海洋强国路线图研究”。会议围绕建设海洋强国的战略背景、战略目标、战略领域和重点任务、空间战略布局、战略路线图以及保障措施等进行了深入讨论和交流。与会代表认为,建设海洋强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中国是陆海兼备的大国,海洋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是外向型经济大国,需要继续通过海洋利用世界资源和全球市场。只有通过建设海洋强国,才有能力维护国家的领土主权、海洋权益和国家安全,才能为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必要的保障。与会代表认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开发和保护海洋,需要“以海撑陆”、“以洋补海”,大力拓展海洋空间,科学开发海洋资源,把海洋建设成为补充和接替我国食物、能源、淡水、金属矿产和空间等资源的战略性基地。与会代表认为,建设海洋强国面临着海洋战略博弈、岛屿主
-
2013-11
20
2013年10月29日-11月6日,“中国海洋法学会代表团”一行应邀赴台,参加台湾海洋大学主办的“海峡两岸海岛海洋事务交流与合作研讨会”和由中央警察大学、中华海巡协会、台湾大学法律学院主办的“第20届水上警察学术研讨会”。此次学术交流活动涉海洋法律、科学、管理等诸多议题,对促进海峡两岸学界和有关部门间在海洋事务领域的合作、建立两岸海上执法和维权方面的互信、交换海洋发展形势认识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海峡两岸海洋海岛事务交流与合作研讨会 第二十届水上警察学术研讨会 张海文副所长作报告 代表团访问台湾中油公司 海峡兩岸海岛海洋事务交流与合作研讨会苏纪兰(二所) 东海的科学研究李家彪(二所) 中国 200 海里以外大陆架划界进程与东海划界案张海文 (战略所) 东海和南海争端所涉及的国际法问题概述宋燕辉(中央研究院) 南海争端 - 台湾的回应与面对的挑战郑元甲 (东海水产研究所) 东海区及其南部外海渔业资源状况刘慧 (黄海水产研究
-
2013-07
31
经专家评审、社会公示并报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领导小组批准,国家海洋局海洋发展战略研究所申请的一项2013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第一批)及两项年度项目获准立项。详细情况见下表:
-
2013-07
30
刘振民、陈连增致开幕词7月19日,第二届南海合作与发展国际研讨会在京召开。外交部副部长刘振民、国家海洋局副局长陈连增在开幕式上致辞,印度尼西亚前大使贾拉尔在开幕式上作主题报告。刘振民在致辞中说,以南海合作与发展为主题的国际研讨会第二次在中国召开,充分展示了中国有关方面积极热情推动南海合作的意愿。中国与东亚国家愿共同维护南海和平与稳定。中国与东盟国家自2002年签署《南海各方行为宣言》以来,建立了多项合作机制,海上务实合作不断推进。他表示,尽管南海有关争议不是中国造成的,但中方一直本着负责任的态度致力于谈判解决争议,致力于同东盟国家共同维护南海和平稳定,中国将一如既往地为南海地区的和平、合作、稳定和发展做出自己的努力。陈连增在致辞中说,中国积极倡导通过地区合作,共同应对上述问题。中国已经在双边、区域和国际3个层面上开展了多项务实合作项目,对推进各国海洋科研合作、维护南海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陈连增就进一步推动南海地区海洋合作提出3点建议:一是要进一步推动海上务实合作,推动南海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
2013-07
08
——记国家海洋局海洋发展战略所副所长张海文 获得2012年度海洋人物荣誉证书的张海文在张海文的生命里,海洋始终与她密不可分。儿时的她站在奶奶家老房子的阳台上,让视野越过一片田,便可以看到海。那时海洋对她来说,意味着财富、食粮和嬉戏玩耍。30多年后,她的工作领域面向着我国300万平方公里的海域,研究范围延伸至全球多个海域,她用法律的武器捍卫着国家的海洋权益。这时的海洋对她来说,是责任和理想。 ■ 本报记者 张斌键 2012年,周边海洋热点问题频繁出现,中菲黄岩岛对峙、日本上演“购岛”闹剧、越南颁布“海洋法”、东海200海里以外大陆架部分划界等……为了正确引导舆论,为公众透彻地解析各海上热点及争端所涉及的海洋法等相关背景问题,中央电视台通过官方渠道取得了一份十几名各领域的专家名单,张海文排在这份受邀名单中的第一位。正是这样一次机会,让一直默默从事海洋工作的张海文走到了台前,更多人在了解到国家维护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的决心的同时,也认识了她。 爱海,儿时的情结 张海文至今仍记得,小时候站
-
2013-05
20
2013年5月20日,《中国海洋经济发展报告(2013)》首发仪式在北京举行。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经济日报、人民网、新浪网等多家媒体的记者出席了首发仪式。来自国家海洋局、高校等单位的领导和嘉宾应邀参加了首发仪式。近年来,党中央和国务院高度海洋经济发展,海洋经济发展迅速,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十二五”是中国海洋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党的十八大和《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计划纲要》中对海洋经济做出新的战略部署。为贯彻党中央和国务院指示精神,全面反映中国海洋经济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发展趋势,2012年国家海洋局海洋发展战略研究所决定组织编写《中国海洋经济发展》系列报告。作为系列报告的开篇之作,《中国海洋经济发展报告(2013)》是国内第一本较为全面记载、客观反映和专业评述我国海洋经济发展进程和成就的综合性报告。中国海洋经济发展报告编写工作得到了国家海洋局的大力支持,刘赐贵局长为《中国海洋经济发展报告(2013)》(下称《报告》)作序。报告内容涉及海
-
2013-05
10
2012年,中国海洋安全形势发生复杂而深刻的变化,海洋安全是目前国家安全的重点。中国海陆兼备的地缘条件使中国家安全面临陆地和海洋双方向的挑战。海洋安全是中国实现和平发展的重要条件,但当前中国的安全威胁主要来自海上。随着海洋世纪的到来,各国纷纷提升海洋在国家发展和国家安全战略中的地位,海洋已经成为各国激烈争夺与对抗的场所,中国海洋安全问题逐渐凸显出来,成为中国家安全的主要战略方向,不仅关系到国家的生存,更关系到国家未来的发展。2012年来,中国面临的最直接的海上安全问题是岛礁主权引发的安全威胁。10年来,中国在海洋安全重点关注的问题也在不断变化,当前的主要安全威胁是岛屿主权争端升温可能导致的军事冲突。域外大国亚太战略调整将对中国海洋安全产生持久的、重大影响。中国的海洋安全政策并未发生根本性的转变,中国继续坚持和平发展道路,坚持和平解决海上争端,同时不断加强建立海上信任措施,积极开展海洋安全合作,致力于维护地区海洋和平与稳定。未来20年,中国大洋事业将立足资源、超越资源,确立中国在国际事务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