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首页 > 动态 > 要闻播报
  • 2018-12
    22
    新华国际:2018-12-22 12:17:48 来源:新华社北京12月22日电(记者凌朔)为共同建设东亚海洋研究的合作平台,日本笹川和平财团海洋政策研究所21日在北京正式加入由自然资源部海洋发展战略研究所发起成立的东黄海研究智库联盟。未来,中日韩三方权威智库将在这一平台上共同围绕全球海洋治理、区域海洋治理与东亚海洋合作等话题展开学术交流与政策探讨。当天,在2018年东黄海研究智库联盟年会暨“全球海洋治理视角下区域海洋治理与合作”研讨会上,日本笹川和平财团海洋政策研究所、宁波大学东海研究院正式签署协议加入东黄海研究智库联盟。自然资源部海洋发展战略研究所所长张海文表示,此次日本海洋政策研究的权威智库加入,让这一东亚海洋研究合作平台更加完整。张海文说,今年以来,东海、黄海局势稳定。期待沿岸各方涉海研究机构汇集科研力量和智慧,对共同关切的涉海重点问题、热点问题开展深入研究和讨论,为将东海和黄海建设成为和平之海、友谊之海、合作之海献计献策。9月6日,作为东亚海洋合作平台永久性会址,中铁·青
  • 2018-12
    13
    2018年10月24日-25日,应中国大洋矿产资源研究开发协会办公室(简称大洋办)邀请,我所张海文所长和张丹、赵畅赴杭州参加了由大洋办主办、海洋二所协办的第二届深海战略新疆域研讨会。研讨会主要从国际海底区域的发展战略、规划和立法,科学、技术与装备两大方面展开讨论。专家们的发言涉及领域广阔、内容资料丰富,既包括深海大洋的战略思考及相关理论问题,例如深海作为战略新疆域的定位、国际海底工作形势、深海权益维护、深海安全保障、深海国际治理体系变革和国际海底区域环境管理问题等方面问题;也包括具体深海科技和装备的应用与发展问题,包括深海科技和装备的发展、业务化海洋数值预报系统及应用、深海矿产资源(包括稀土、多金属结核、多金属硫化物和富钴结核等)勘查开发、深海水下技术装备的研发和应用等议题。张海文所长在会上作了题为《深海国际治理体系变革——BBNJ问题探讨》的报告。她首先分析了深海大洋作为四大战略新疆域的战略地位,包括被写入我国《国家安全法》和“十三五”规划纲要中;指出深海科技和装备的研发事关“十三五”
  • 2018-12
    13
    2018年8月20日至2018年9月14日,我所李思桐、顾雪妍赴天津参加自然资源部国家海洋信息中心主办的国际海洋学院(IOI)-中国西太平洋区域中心( IOI-中国西太中心)2018年海洋管理培训班,成功结业并取得毕业证书。自然资源部国家海洋信息中心党委书记暨IOI管理委员会委员石绥祥出席闭幕式,致辞并为学员颁发毕业证书。来自埃及、缅甸、马来西亚、孟加拉、土库曼斯坦、印度尼西亚、越南、中国八个国家的32人参加了本次培训。在本次培训中,我所学员学习到了海洋学、海洋法、海岸带综合管理理论与中国实践、海洋经济统计、海洋信息资源管理、海洋数据分析处理、海洋遥感技术、网络安全、海洋微塑料、海洋飓风及其影响、海洋生态红线划定等海洋管理方面的基础知识,参加了培训班组织的学习访问和沿海地区治理模拟练习,受益匪浅。按照培训班要求,我所学员根据所学,结合各自工作实际进行了学习汇报,包括国家报告和学习总结报告。李思桐、顾雪妍非常感谢所里给予的学习机会,为期四周的培训让她们获益颇丰,拓展了工作思路。更为重要的是
  • 2018-12
    12
    2018年10月29-30日,海洋发展战略研究所副研究员付玉作为中国代表团成员参加了印尼在巴厘岛主办的第五届“我们的海洋”大会(OurOceanConference,OOC)。海洋大会由美国于2014年发起,旨在提升国际社会重视海洋、保护海洋的意识,并通过具体合作和行动促进海洋可持续发展。该大会亦是各国展示其海洋保护与利用成就和蓝图的舞台。本届大会规格较高、规模较大、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会议吸引了来自37个国家的政府部门、国际组织、非政府组织、社会团体和企业等各界代表近2000人参与,包括6个国家的领导人。印尼总统左科到会致辞。美国前国务卿、参议员约翰•克里以卡耐基国际和平基金会杰出访问政治家的身份做主旨发言并主持海洋保护区议题。本届会议设置海洋保护区、气候变化、可持续渔业、海洋污染、蓝色经济、海洋安全等六大议题。会议形式包括大会、边会、对话活动、双边会谈、展览和青年领导者峰会等。海洋塑料(微塑料)垃圾污染、海洋保护区和海洋渔业问题在本届会议上受到高度关注。各界在会上围绕以上六大主题做出
  • 2018-12
    12
    2018年4月26日-27日,中国国际战略学会(CIISS)与马来西亚海事研究所(MIMA)在马来西亚沙巴共同举办“‘一带一路’倡议与地区安全:化冲突危机为合作机遇”国际研讨会。战略所张海文所长受邀出席本次会议,主持了会议第四个议题,并就南海航行自由问题进行评论。 会议共设置四个分议题,分别是:“一带一路”倡议在东南亚的进展和展望,提升“一带一路”下的合作:包容与双赢,“一带一路”倡议对于缓解海上争端紧张局势的作用,“一带一路”倡议与海上安全合作。来自中国、马来西亚、菲律宾、印度尼西亚、印度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以及美国的40余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共同就“一带一路”倡议进展与海上合作相关问题进行讨论,全面评估了“一带一路”倡议的作用和成果,提出了增进合作、弥合分歧的建议。
  • 2018-12
    12
    2018年11月21日,海洋发展战略研究所吴继陆主任、裘婉飞副研究员和张颖同志受邀参加于深圳举办的“中国-东盟协力构建南海安全合作机制”国际研讨会。本届会议由中国国际战略学会(CIISS)和马来西亚海事研究所(MIMA)共同主办,是双方围绕南海合作召开的第二届国际研讨会。会议聚焦“加强能力建设合作,共建和平之海”、“加强执法机制合作,共建稳定之海”和“加强海洋治理合作,共建繁荣之海”三大议题。裘婉飞副研究员担任第三议题评论人,并向大会报告该议题讨论情况。吴继陆主任和张颖同志分别参加第一、二小组的讨论。来自中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菲律宾、新加坡、泰国和越南的30多个单位的50多位政府、军方代表及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会议代表围绕南海局势发展、中国与东盟国家开展海上搜救合作、反恐反海盗执法合作、海上联合演习、渔业和环境合作、COC谈判进程等问题展开讨论,就中国与东盟国家继续推进务实合作、尽可能减少外界干预达成共识。下一步将会议成果提交中国与东盟各国政府参考。
  • 2018-10
    08
    我所张海文、郑苗壮参加国家管辖范围以外区域海洋生物多样性养护和可持续利用问题国际协定谈判政府间大会第一次会议2018年9月4日至17日,国家管辖范围以外区域海洋生物多样性养护和可持续利用问题(BBNJ)国际协定谈判政府间大会第一次会议在纽约联合国总部召开,来自120余个国家和近70个国际组织派代表出席本次会议。中国代表团由外交部、中央外办、自然资源部、农业农村部和常驻联合国代表团派员组成,外交部条约法律司副司长马新民任团长。此次会议寻求在《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框架下,围绕在国家管辖范围以外区域的海洋遗传资源包括惠益分享、划区管理工具包括海洋保护区、环境影响评价、能力建设和海洋技术转让等一揽子问题,启动制定一份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国际文书的谈判进程。联合国负责法律事务的副秘书长兼联合国法律顾问米格尔·塞尔帕·苏亚雷斯说,有充分证据表明,全球海洋承受的压力不断增加。如不采取合理措施,海洋将无法提供人类和其他生命赖以生存的资源。来自新加坡的大会主席瑞娜·李在会议开幕式上说,谈判任务艰巨,但为转变世
  • 2018-09
    24
    2018年8月20日至2018年9月14日,我所李思桐、顾雪妍赴天津参加自然资源部国家海洋信息中心主办的国际海洋学院(IOI)-中国西太平洋区域中心( IOI-中国西太中心)2018年海洋管理培训班,成功结业并取得毕业证书。自然资源部国家海洋信息中心党委书记暨IOI管理委员会委员石绥祥出席闭幕式,致辞并为学员颁发毕业证书。来自埃及、缅甸、马来西亚、孟加拉、土库曼斯坦、印度尼西亚、越南、中国八个国家的32人参加了本次培训。在本次培训中,我所学员学习到了海洋学、海洋法、海岸带综合管理理论与中国实践、海洋经济统计、海洋信息资源管理、海洋数据分析处理、海洋遥感技术、网络安全、海洋微塑料、海洋飓风及其影响、海洋生态红线划定等海洋管理方面的基础知识,参加了培训班组织的学习访问和沿海地区治理模拟练习,受益匪浅。按照培训班要求,我所学员根据所学,结合各自工作实际进行了学习汇报,包括国家报告和学习总结报告。李思桐、顾雪妍非常感谢所里给予的学习机会,为期四周的培训让她们获益颇丰,拓展了工作思路。更为重要的是
  • 2018-09
    24
    9月18日,美国华盛顿大学的Tabitha Grace Mallory教授来我所座谈,就美国海洋政策和中美海洋事务可合作的领域进行了交流和探讨。贾宇书记、徐贺云处长、海洋法律与权益研究室的吴继陆主任、密晨曦副研究员、张小奕博士、海洋政策和管理研究室的罗刚博士以及海洋环境和资源研究室的朱璇博士等参加了座谈。 Mallory教授介绍了美国的海洋政策,对中美两国可开展的海洋合作事项提出了建议,认为中美应在海洋环境保护方面加大合作力度,以促进实现中美在海洋领域互利共赢的局面。 南海研究院罗亮助理研究员参加了座谈。
  • 2018-08
    17
    中国海洋法学会学术年会于2018年8月11日—12日在重庆召开。